“2025重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渝召开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之一。3月27日下午,“2025重庆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渝召开,会议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导,中国航空学会、重庆市航空航天学会主办,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中国航空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两江新区管委会、重庆市航空航天学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企业等50多位代表参会讨论,会议围绕低空经济产业政策与规划报告、企业创新实践与发展需求展开。
中国航空学会副秘书长赵霜红、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社团党委专职副书记杭勇、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胡瀚杰发表致辞。赵霜红表示低空经济被视为中国经济新增长引擎,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依托"山地立体交通"多维应用场景和成渝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完全有条件打造低空经济"立体交通+智能装备+数字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杭勇表示希望各界能够共同绘制低空经济发展"立体路线图",科协将持续做好"创新红娘"与"产业参谋",携手打造中国低空经济“重庆样板”。胡瀚杰表示低空经济绝非简单的空域资源开发,也不是孤立的航空器设备研发,需要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两江航投集团副总经理李纲要介绍了两江新区低空经济产业政策与规划;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何义团、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剑峰、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方晓东、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邵家儒、上海交大重庆临近空间创新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唐继伟、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战略研究业务经理吕佩、重庆市中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皓辉分别交流发言。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航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作总结,他表示重庆发展低空经济恰逢其时,希望重庆各高校和企业大胆探索,认真求证,借助中国航空学会与重庆航空航天学会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各位与会代表还分别调研了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成果展厅和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